西游記中的王母娘娘到底是什么來歷?有什么背景?
山海經(jīng)
根據(jù)古書《山海經(jīng)》的描寫:“西王母其狀如人,豹尾虎齒,善嘯,蓬發(fā)戴勝,是司天之厲及五殘?!保ㄒ馑际钦f:西王母的形狀“像人”,卻有豹子一樣的尾巴,老虎一般的牙齒,很善于長 呼短嘯,頭發(fā)蓬松,頂戴盔甲,是替天展現(xiàn)威猛嚴(yán)厲及降臨五種災(zāi)害的神祗)。她住在“昆侖之丘”的絕頂之上,有三只叫做“青鳥”的巨型猛禽,每天為她叼來食物和用品。
穆天子傳
但是在《穆天子傳》里,西王母的言行卻又像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統(tǒng)治者。當(dāng)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駕馭的八駿周游天下時,西巡到昆侖山區(qū),他拿出白圭、玄壁等玉器去拜見西王母。第二天,穆王在瑤池宴請西王母,兩人都作了一些詩句相互祝福。
漢武帝內(nèi)傳
《漢武帝內(nèi)傳》謂她是容貌絕世的女神,并賜漢武帝三千年結(jié)一次果的蟠桃。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慶祝王母娘娘的誕辰,此日舉行的隆重盛會,俗稱為蟠桃盛會。
枕中書
晉朝葛洪的《枕中書》中記載:混沌未開之前,有天地之精,號“元始天王”,游于其中。后二儀化分,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,仰吸天氣,俯飲地泉。又經(jīng)數(shù)劫,與太元玉女通氣結(jié)精,生天皇西王母,天皇生地皇,地皇生人皇。
神話演變
第一個階段 西王母的神話故事經(jīng)歷了兩次演化。漢代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一個階段。這個時期,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(與昆侖山相對)的石洞中,是一個披著獸皮人身長牙的怪物形象,另外,山上有長著牛角、滿身豹紋、聲音如犬吠的怪獸——狡,還有長著紅色羽毛、喜好食魚的三青鳥。 第二個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西王母神話傳說演化的第二個階段。此時,人們把西王母神話傳說和周穆王西征、漢武帝西巡的歷史事實聯(lián)系起來,西王母形象人格化、神化傳說故事化,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瑤池相會的故事廣為流傳,影響很大。神話傳說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漸完善起來的,并且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(guān)系。在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,她是一個穴居善嘯、似人非人、似獸非獸的天神。在《穆天子傳》中,變成了一個雍容平和、能唱歌謠、熟諳世情的婦女。在《漢武帝故事》中,又變成了一個年約三十、容貌絕世的女神。在后世的文學(xué)作品中,多有對西王母的描繪,稱她是“瑤池金母”,開種蟠桃,三千年一成熟,每逢蟠桃成熟,西王母大開壽宴,諸仙前來為她上壽,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寫。
凡圣職責(zé)
住在瑤池,所以又叫瑤池娘娘。她在瑤池中開蟠桃盛會,宴請各路神仙,不料被齊天大圣孫悟空攪亂了蟠桃盛會。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,小桃樹三千年一熟,人吃了體健身輕,成仙得道;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,人吃了白日飛升,長生不老;最好的九千年一熟,人吃了與天地同壽,與日月同壽。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,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,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。
玉帝王母
在正統(tǒng)道教神系中,玉皇大帝與西王母并非夫妻關(guān)系,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,是所有女仙之首、掌管昆侖仙島。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,其掌管蓬萊仙島。而玉皇為群仙之首,眾神之主。西王母的出現(xiàn)比玉皇要早,所以他們不是夫妻。只有中國民間的故事和小說,才認(rèn)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。
民間信仰
明清以降,王母娘娘在民間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,影響遍及整個中國。清朝北京竹枝詞《都門雜詠》中有一首《蟠桃宮》曰:“三月初三春正長,蟠桃宮里看燒香;沿河一帶風(fēng)微起,十丈紅塵匝地飏。”北京的蟠桃宮本叫太平宮,在 東便門內(nèi),宮內(nèi)主祀王母娘娘,每年農(nóng)歷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會,屆時百戲競演,熱鬧非凡。泰山王母池道觀也是如此,清道光二十四年(1844)由240多名香客簽名刻勒的《合山會碑》(現(xiàn)存王母池院內(nèi))載:“泰邑城東石碑莊有祭泰山之會,由來已久,飲和食德,咸獲神庥,靡有缺遺矣。……會中人恐世遠(yuǎn)年湮之后,善事或有不繼者,故于道光十五年掛匾王母之上,……今又立石以志,以永建此會云?!苯旮叟_同胞也不斷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維修、粉飾金身或刻碑送匾。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民間的信仰崇拜,是因為她操有不死之藥,能使人長生不老。 王母娘娘(西王母)能使人長生不死之說甚早,據(jù)《穆天子傳》記載,西王母曾為周天子謠曰“將子無死”;《淮南子》講:“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”。漢晉時期成書的《漢武帝故事》和《漢武帝內(nèi)傳》中,明知這個不死之藥為“仙桃”(蟠桃)。此桃“大如鴨卵,形圓色青”,“桃味甘美,口有盈味”,“三千年一生實,中夏地薄,種之不生”。此仙桃因與西王母有關(guān),故有稱之為“王母桃”者,如《洛陽伽藍記》卷一載:“(華林園中)有仙人桃,其色赤,表里照徹,得霜即熟。亦出昆侖山。一曰王母桃?!背酝跄赶商铱砷L生不死,不僅影響帝王(如漢武帝)、民間,就是古代較為嚴(yán)肅的科學(xué)家也這樣認(rèn)為,如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(shù)》卷十稱:“仙玉桃,服之長生不死”。另外民間不僅認(rèn)為王母娘娘握有不死之藥,而且還賜福、賜子、化險消災(zāi)。如漢焦延壽的《易林》卷一載:“稷為堯使,西見王母。拜請百福,賜我善子。引船牽頭,雖物無憂。王母善禱,禍不成災(zāi)?!?/p>
西王母
西王母乃我國古女神,山海經(jīng)上描寫為六尾狐,不主風(fēng),不是風(fēng)神
西王母,俗稱王母娘娘,又稱西姥、王母、金母和金母元君。全名為白玉龜臺九靈太真金母元君、白玉龜臺九鳳太真西王母或太靈九光龜臺金母元君。西王母之名最初見于《山海經(jīng)》?!肝鳌怪阜轿唬竿跄浮辜瓷衩?。西王母由混沌道氣中西華至妙之氣結(jié)氣成形,厥姓侯氏,位配西方。《漢武帝內(nèi)傳》稱西王母上殿時,「著黃金褡孎,文采鮮明,光儀淑穆,帶靈飛大綬,腰佩分景之劍,頭上太華髻,戴太真晨嬰之冠,履玄鐍鳳文之舄。視之可年三十許,修短得中,天姿掩藹,容顏絕世」,漢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。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齒,豹尾蓬頭云云,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,非西王母之形。
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,道教神靈,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個人物,據(jù)《山海經(jīng)》里記載,為一豹尾虎齒善嘯的怪物。后代小說和戲曲里,為一美婦人,蟠桃宴時群仙為其慶壽,故又為長生不老的象征。
西王母是中國最古老的女性神祇,早在殷商卜辭中,就有“西母”之稱,有論者認(rèn)為這指的就是西王母。在上古巫書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,西王母以一個半人半獸的形象出現(xiàn):“西海之南,流沙之濱……有人戴勝,虎齒。有尾,穴處,名曰西王母……司天厲及五殘。”(《山海經(jīng)-大荒西經(jīng)》),顯示出濃厚的圖騰色彩,同時也具有某種刑殺之神的氣質(zhì)。《穆天子傳》中也提到了西王母,但是更多的是以遠(yuǎn)方異族部落領(lǐng)袖的身份出現(xiàn)的,其中西王母與穆王相會飲于瑤池的情節(jié)被后世繼承,成為《漢武故事》《漢武帝內(nèi)傳》等書的中心情節(jié)。
從原始宗教發(fā)展的軌跡來分析,西王母的形象應(yīng)當(dāng)是從上古巫術(shù)儀式中的女祭司形象發(fā)展而來。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,祭司等職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長者擔(dān)任的,她成為部族的最高權(quán)威,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,負(fù)責(zé)主持祭祀,而上古時期的祭祀中,殺死祭物(包括活人)是一個重要的內(nèi)容,而殺死祭物的工作則是有女祭司來完成的——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視為死神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西漢末年,西王母信仰重新成為民間的一種風(fēng)尚。哀帝建平四年,大旱,民不聊生,大批關(guān)東百姓離鄉(xiāng)逃難,逃難的過程中傳行西王母籌,經(jīng)歷郡國二十六,直達京都,并于京師聚會,歌舞祭祀西王母(參見《漢書-哀帝紀(jì)》)。民間的苦難為民眾的造神運動提供了契機,西王母作為一名被改造的神祇正式登上了祭壇,這種民間的祭祀狂熱最終得到了官方的承認(rèn),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為漢代一個重要的民間信仰。
這種由民間發(fā)起的宗教狂熱最終影響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,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久視的追求,后來,道教根據(jù)神學(xué)理論,衍生出我們所熟悉的西王母和相對的東王公。